其實依賴心理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本能,就像嬰兒時期信賴依戀母親,但隨著成長,我們自身的意識開始形成,也開始強大,因此才會褪去那份依戀。
因此一個依賴感太強的人,往往源於自身內在的脆弱,越依賴一個人,內在的自我就越退行到嬰兒時代的狀態。當對方沒有做出預期的姿態,又或者恰當地回應,我們就會感受到不安。
為什麼結婚後容易產生依賴?
其實對愛人的依戀和婚姻本身無關,而是源於內心的恐懼和無助內心的歸屬感救贖方式。歸根結底這都和原生家庭或者自身的童年創傷經歷有關,在成長過程中,沒有建立一個強大,自信可以足以支撐自己的人格自我。
有些父母過度溺愛,讓子女缺乏獨立生存的能力,有些父母過於強勢,讓孩子根本沒有選擇的權利機會。童年創傷會伴隨人的一生,而且並不顯現所以會被人忽略。大多數人的“長大成人”不過是細胞的老化,內心依舊還停留在孩童狀態。而這個內在小孩為獲得安全感,就會選擇婚姻來繼續保護自己。
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“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,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”
太依賴另一半怎麼辦?
想要降低或者說減少對他人的依賴感,根本核心在於自身力量,碎片化的重組需要有意識並堅定地拼湊完整。
1.找到自身的不足,提升學習適度拓展
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完美十項全能的,都有自己的不足和缺憾,找到自己短板究竟是什麽,不是糾結缺點,而是盡可能去彌補,盡可能補給並做出提升。
拓展並不單純是指知識,同時也有自己的交際圈,有時候交際給我們帶來的價值,是課堂和書本中學不到的精華。
去吸收旁人的優點,你會得到更多的提升,在社交中找到存在的價值,會令人不自覺提升信心。
不要社交恐懼,也不要做鴕鳥,宅女並不是絕對誇你淑女,更是一種固步自封的狀態,所以有時候你人脈多了,見識廣了,不僅內在力量可以得到提升,還會因此帶來不小的收獲甚至直接的受益。
畢竟自己可以獨立處理應對很多問題,並且有人脈可以周旋,也就不會只依賴於愛人給自己帶來踏實感。
2.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活意義
生活是什麽意義?其實可能生活本身沒有意義,所謂的意義,就是通過我們自身的需求建立起它該有的意義模式體系。
所以記得找尋建立屬於自己的生活意義,會讓你日子變得更加有趣,也會讓自己更加有幸福感。不要把愛情看得太重,更不要視為全部,情愛這個東西不能成為唯一生存的核心,只是點綴人生。
張艾嘉說“每個人到最後都是孤獨的,因為不可能有任何一個人百分百是你,所以我們都還是我們自己,最重要的還是能和自己和平地相處。”
3.慢慢習慣跟自己獨處。
身為一個依賴感太強的人,要懂得去找尋自己不安的源頭,試想,如果此刻內心和實際生存的能力強大了,你還會依賴於某人去生活甚至仰人鼻息嗎?想獲得好的關系需要自己先成長,很多愛人的改變,就是源於自身價值的退化導致的改變。